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21.
利用震源距23 km范围内观测的2000年姚安MS65地震余震记录,计算了震源及近邻区域的尾波规一直达S波在频率15~20 Hz之间的傅里叶谱振幅.结果显示谱振幅随震源距增大而增大, 在对谱振幅进行了震源辐射方向性校正之后, 才出现谱振幅随震源距衰减的现象.由此获得了震源及近邻区域S波的Q(f)值,可表示为QS(f)=89f098其值比由尾波得出的姚安地区的平均QC(f)值低得多,表明了震源破裂带的强烈非均匀性对QS(f)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2.
23.
24.
In this study, an updated distribution of Lophelia pertusa between the Porcupine Seabight and Norwegian shelf is presented. It seems unlikely that enigmatic mound structures observed at water depths of more than 570 m during acoustic seabed surveys, particularly to the west of the Shetland Islands, are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L. pertusa. At these depths in the Faroe-Shetland Channel,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e of cold Arctic water precludes its growth. Iceberg dumpsites are also considered unlikely explanations for the origin of these mounds, and they are interpreted as most likely to be related to the release of fluids at the seabed. When mound structures were investigated, no scleractinian corals were recovered at water depths >500 m. This study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seabed temperature as an environmental control on cold-water coral distribu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cold-water coral habitats in sustaining high levels of local-scale biodiversity is now becoming apparent in parallel with increased hydrocarbon extraction and fishing activity beyond the shelf edge. There is growing evidence that these areas have been marked by the passage of deep-water trawls. It seems likely that trawling activity has already reduced the extent of cold-water coral distribution in this region of the north-east Atlantic.  相似文献   
25.
地震面波频散的数字计算——方法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08-乙型数字计算机上进行了地震面波频散处理方法的试验。包括:(1)参数固定的和可变的数值滤波;(2)测定群速度的“移动窗”和“多重滤波”技术;(3)测定相速度的互相关法。应用了快速傅氏变换计算两个台记录的地震面波的互相关函数。使用数字处理技术分析地震面波频散,除了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处理之外,还可扩大测量周期的范围至20-70秒,从此可作出对地壳参数性质的更可靠的测定。  相似文献   
26.
云南禄劝地震余震分裂S波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白基 《地震学报》1996,18(2):224-230
从1985年云南禄劝MS6.1地震后桂泉台三分向数字记录中分析出了S波分裂.100余个余震的S波分裂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分为局部应力时段和区域应力时段.在局部应力时段,似乎是两个交叉约50~60的直立平行裂隙系对S波传播施加影响,局部应力略强于区域应力.随着余震活动逐渐趋于平静,局部应力减弱或消失,恢复到区域应力状态.分裂快速S波偏振方向及其时段变化,与震源机制独立测出的震源主压应力轴方位变化完全相同,说明S波分裂是应力场所控制的EDA裂隙各向异性的效应.分裂慢速S波的延迟时间,除了在两个时段的差异外,还发现在两个时段内强余震前后变化的例子,震前在数小时之内上升,震后在数日之间下降.   相似文献   
27.
云南武定地震余震近场尾波衰减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方震尾波散射理论,利用云南武定MS6.5主震后近场田心和云龙两个流动数字化台站记录的余震序列地震资料,以不同中心频率(1.5~20Hz)取样分频研究了近场尾波振幅衰减率(f )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个台站给出的尾波振幅衰减率(f )存在明显的小区域范围非均匀性变化.位于主发震断层两侧的云龙台(东侧)和田心台(西侧)测得的尾波振幅衰减率(f )值,当 f <6.0Hz时基本一致.相应的Qc(f )值为66~120的低值;但在高频范围(f 6.0Hz),由于穿过主断层的近场尾波遭到断层破碎带强烈的吸收,因而云龙台测得的尾波振幅衰减率(f )值,比不穿过主断层的田心台给出的(f )降低30%,并讨论了产生近场尾波振幅衰减空间分布差异的原因.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波源因子A0(f)不仅与震源强度相关,也与频率犳相关,用1.5~20Hz求出的S波平均自由程犔在主断层东侧为30km、西侧为40km ,由此证实了地震波穿过主断层破碎带时有更强的散射.   相似文献   
28.
用瑞利波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壳分层结构及Q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新疆塔里木盆地附近喀什和高台地震台所记录到的天然地震面波资料,研究了该地区的地壳结构,并测定了瑞利波QR值。 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地壳为多层结构,地壳厚度约60公里,其中沉积层厚度约为10公里,是造成塔里木盆地的面波群速度异常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地壳中部有一低速层;长周期瑞利波QR值偏低,反映了地震波在该区的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强衰减。  相似文献   
29.
为了预测在逆冲作用期间,产生于陆相前陆盆地中的地层形态和相模式,在数字模拟中结合了侵蚀和沉积作用。模拟结果的地层资料明显地表明,任何因相的退缩形成的阶梯层状的岩相组合,都可看作是一次逆冲事件的标志;相的退缩、盆地前缓隆起向逆冲断层方向迁移以及侵蚀不整合的出现是相辅成成的。以前,人们对前陆盆地在演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盆地波长的改变,一直是用岩石圈粘弹性松弛的观点进行解释的。笔者则认为,盆地波长的改变主要  相似文献   
30.
本文利用2000年1月15日姚安Ms6.5地震的153个余震的1446条水平运动地震记录的S波和尾波谱振幅资料,用线性反演法和频谱比法估测了姚安震区的场地放大因子。姚安台位于姚安盆地第四系冲积层上,对应苤拉基岩台,在3~6Hz低频段S波有3~4倍的放大因子,尾波有6~7倍的放大因子。大河口、马游、官屯和巴拉鲊台架设在盆地西部山区侏罗系或白垩系岩石基底上的残积坡积层上,在10Hz以下低频段,其场地放大因子与苤拉台相近。姚安台较大的放大因子表明其下有软弱层,尾波和S波的放大因子的差别表明盆地内存在陷获波而使尾波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